歐盟政企合力,彰顯碳中和雄心
2019年12月11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歐洲綠色新政”,力爭到2050年使歐洲成為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大陸。歐洲鋼鐵聯盟認為,由于目前的冶金技術水平已基本達到極限,鋼鐵工業的碳中和之路,實際上是一場技術革命。此外,歐盟鋼鐵行業計劃完成重大的技術突破,既包括自身制造工藝的革命性技術突破,也包括支撐下游行業實現碳中和的材料解決方案。
歐盟鋼鐵行業已開始著手研究一系列碳中和解決方案,并確定了碳減排的2條主要技術路徑,也就是前兩期內容中介紹過的智能碳使用技術路徑和碳直接避免技術路徑。本期內容將要介紹歐盟的碳排放交易體系、碳邊界調整機制,同時將談及其在低碳冶金領域的投資情況,以及各鋼鐵下游行業的低碳轉型方案。
歐盟的碳排放交易體系
目前世界主要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有: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CN-ETS)、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美國加州碳排放權交易機制(California-CAT)、新西蘭碳排放交易體系(NZ-ETS)。
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建立于2005年,是全球首個國際碳排放交易體系,占國際碳交易總量的3/4。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是歐盟氣候變化政策的一塊基石,也是其應對氣候變化、以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關鍵方法之一。該體系是世界首個主要的、也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在全球31個國家內運行。
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按照總量管制和交易的原則運作。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具有一個上限。在該上限內, 企業購買或獲得二氧化碳排放配額,并可以按照自身需要在企業間進行二氧化碳排放配額交易。每年年終,企業必須繳納足夠的配額以抵消其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否則將面臨高額罰款。如果一家企業的排放量減少,則可以儲存起剩余的配額以備未來之需,或將剩余配額向另一家缺乏配額的企業出售。碳配額交易具有靈活性,并且有助于企業的碳減排成本最低化。
截至目前,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共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
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為第一階段。該體系成立元年,就實現了3.6億噸二氧化碳的配額現貨交易,交易金額超過72億歐元,期貨、期權交易規模更為可觀。
2008年1月1日~2012年12年31日為第二階段。到第二階段截止時,歐盟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相較1980年減少了19%,而經濟總量增幅達45%,單位GDP能耗降低近50%。
2013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為第三階段。歐盟將該階段碳減排目標設定為總量減排21%(2020年相比2005年),年均減排1.74%。
2021年~2030年為第四階段。該階段內,歐盟將配額的年度減少幅度提高至2.2%,并增加碳市場穩定儲備,以增強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作為投資的驅動力;繼續分配免費配額,并確保免費碳配額有利于碳泄漏高風險工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力;通過多種低碳融資機制幫助工業和電力行業應對低碳轉型所帶來的挑戰。
歐盟范圍內關于免費碳配額的分配方案,在EU-ETS發展的第三階段才有了結果。由于各企業的實際申請分配量超出了免費分配的總額,自2013年起,歐盟委員會通過修正系數使配額比例減少約11%;隨著可用配額比例的逐年減少,修正系數逐年增加,到2020年時達到22%。到了EU-ETS發展的第四階段時,歐盟委員會決定將免費碳配額分配制度再延長10年。同時,還對免費分配額度的基準值進行了兩次更新,以體現自2008年以來社會科技的進步。
歐盟的碳邊界調整機制
歐盟建立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是實施綠色新政(Green Deal)的關鍵步驟之一。這樣做是為了避免碳泄漏,即一個發達國家采取碳減排措施,可能會導致該國國內高能耗產品轉移到其他未采取碳減排措施的國家。
2020年3月4日~2020年4月1日為建立碳邊界調整機制路線圖的制訂階段,2020年7月22日~2020年10月28日為公眾咨詢階段,2021年3月10日歐洲議會就碳邊界調整機制決議進行了表決,并且通過了該決議。
相對于綠色新政其他的關鍵計劃,建立碳邊界調整機制這件事一直飽受爭議。有些人認為,此舉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定,同時容易引起貿易爭端,還有部分人認為歐盟是在利用氣候問題設置新的貿易壁壘。
但是,歐盟推進建立碳邊界調整機制的決心很大,并于2020年7月下旬發出社會調查問卷,就CBAM的各種實施方案啟動了意見征詢。對若干碳排放密集型產品征收關稅,要求國外生產商或進口交易商通過碳排放體系購買碳配額,對歐盟本土及進口的高碳產品征收碳稅等。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的制訂者也表示,不會構建“給歐盟內部企業免費的碳配額,而對同一類型進口商品征稅額外的關稅”的政策框架。
根據歐盟目前的碳市場情況,今年初以來,碳價在1月份~2月份已連續多次飆升,并不斷刷新歷史紀錄。1月7日碳價增長至35歐元/噸,2月4日破38歐元/噸的新紀錄,3月12日碳價為43歐元/噸,3月15日突破43歐元/噸后回落,5月份反彈達到歷史新高,價格為56歐元/噸。
綜合來看,盡管在碳邊界調整機制的建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與變數,但預計在2022年上半年依然會有更深入的實質性進展。
低碳冶金領域的投資情況
歐盟預計鋼鐵行業實現冶金工藝的低碳轉型,將產生至少200億歐元/年的附加生產成本(即使采用現有最佳技術升級現有工廠)。
安塞樂米塔爾(下稱安米)預計,為了實現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其智能碳使用技術路徑的資金投入為150億歐元~250億歐元。除此之外,用于建設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的成本為150億歐元~300億歐元,在“直接還原鐵-電弧爐”工藝流程中使用氫氣的成本為300億歐元~400億歐元。截至目前,安米已在碳中和技術領域投資了約3億歐元,其中歐洲投資銀行已向安米提供了7500萬歐元的貸款,支持其開展2個具有開創性意義的碳減排項目——Steelanol項目和Torero項目。這2個項目總投資金額為2.15億歐元,主要通過將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氣體轉化為有價值的能源并加以利用,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其中,Steelanol項目共計投資1.65億歐元,旨在有效捕獲高爐中的廢氣并利用生物技術將其轉化為生物乙醇,混合后可被用作液體燃料。
蒂森克虜伯(下稱蒂森)估算其實現碳中和的投資成本約為100億歐元。其中,包括2條技術路徑:碳直接避免技術路徑和碳捕集與利用技術路徑。德國聯邦政府為其提供的資助金額為7500萬歐元。
瑞典鋼鐵公司(SSAB)計劃于2026年向市場提供第一批綠色鋼材,并計劃與其合作伙伴LKAB公司、Vattenfall能源公司開展大規模投資計劃,同時積極尋求公共資金援助。據悉,截至目前,其HYBRIT項目和綠色氫基工廠建設項目的投資成本為1.8億美元~2.4億美元。
歐洲各國政府也制訂了相關的碳減排計劃。例如,德國政府于2020年7月份提出的“德國鋼鐵行業行動計劃”。該計劃基于碳中和目標,圍繞在全球鋼鐵市場創造公平競爭環境、避免碳泄露、攜手推進轉型3個方面制訂的行動計劃。據悉,德國政府計劃到2023年前投資約10億歐元以實現碳中和。部分重點項目包括:KlimPro-Industrie項目,計劃到2025年至少投資8000萬歐元;氫氣類項目,計劃到2020年至少投資1500萬歐元,到2024年至少投資約4.3億歐元;基礎材料行業的碳直接避免項目,計劃到2023年投資約3.7億歐元。
除此之外,如果整個歐洲鋼鐵行業通過利用碳捕集與封存技術(CCS)實現碳中和,則需要投資1000億歐元~1500億歐元用于建設清潔能源基礎設施,以運輸和儲存1.5億噸/年~2億噸/年的二氧化碳。
歐洲氫能組織認為,到2030年歐盟的氫能行業將耗資約4300億歐元。根據歐盟的氫能路線圖,到2050年歐洲對可再生氫能源的累計投資可能高達1800億歐元~4700億歐元,而對于低碳化石燃料的投資金額則為30億歐元~180億歐元。
面向下游行業的低碳能源轉型方案
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革命是相互影響的。自歐洲鋼鐵行業推動實現碳中和以來,各鋼鐵下游行業也發生了變化。例如,針對家用電器方面,歐盟委員會實施了生態設計立法(Ecodesign),涵蓋了10類產品:洗衣機和烘干機、洗碗機、電子顯示器、家用冰箱、光源、具有直銷功能的冰箱、外部電源、電動機、電力變壓器、焊接設備。其中,電力變壓器的制造標準將于今年7月份正式生效,由于該標準的能耗要求非常高,將為取向硅鋼的新產品研發和應用技術研究帶來新的挑戰。
歐盟運輸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歐盟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2.3%。根據歐盟綠色新政中的交通運輸體系綠色轉型計劃,為了實現碳中和,交通運輸領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計劃到2050年減少90%;將利用“連接歐洲基金”(Connected Europe Facility)等融資工具,推動打造智慧交通運輸管理系統;提高可持續替代運輸燃料的產量并擴大配套基礎設施的部署范圍,到2025年,歐洲零排放以及低排放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300萬輛,并部署大約100萬座公共充電站與替代燃料加注站;通過提出更加嚴格的內燃機機動車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修訂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法規、在公路運輸方面開展排放權交易等方式大幅降低交通運輸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此外,歐洲汽車制造協會于2020年1月22日也發布了配合實施歐洲綠色新政的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歐洲汽車行業的低碳轉型計劃已經開始同步倒逼鋼鐵行業的行動進程。以德國寶馬汽車公司為例,該公司承諾將采取超越其集團范圍內的實質性措施,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并保護全球氣候。據悉,寶馬汽車公司的低碳轉型戰略是從供應鏈、汽車生產制造和汽車使用階段3個環節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并倒逼鋼廠配合其提出更進一步的碳減排解決方案。